例会分享:每周一早上是我所的例会时间,每位小伙伴依次轮流分享对上周工作的总结以及对本周的工作安排,对于发现新的知识点,小伙伴们会提前做好课件,在例会时展开培训。
随着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开展及闭幕,我所在周一例会中组织小伙伴们培训学习关于2017年全国两会的“法治看点”。
下面,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下2017年全国两会的“法治看点”
1、司法改革
进入决战年,主体框架初步成型
2016年,从司法责任制改革到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,从设立巡回法庭的便民改革到提起公益诉讼的维护公共利益改革……尤其是聂树斌、陈满等一批冤假错案得到纠正,户籍制度、异地挂失补办身份证等便民措施的出台,不仅提高了司法公信力,还增强了群众获得感,司法体制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初步成型。2017年是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战之年。可以预见,围绕上述制度的落实,一些新的改革举措将会陆续出台并付诸实施。
2、反腐工作
力度加大,治标向治本迈进
纵观2016年反腐斗争成绩,压倒性态势形成,治标向治本迈进。数据是最好的证明:全国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给予纪律重处分10.5万人;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33496件45168人,对令计划、苏荣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提起公诉。进一步加大对“小官大贪”、“蚁贪”等发生在群众身边、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查处力度。去年1至11月,共从18个国家和地区劝返遣返、缉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43人。2017年反腐定是力度不减、节奏不变。
3、民法总则
立法修法,“民法典时代”将启
2016年,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共新制定法律10部,修改法律25部,出台法律解释1部,对多部法律草案进行了审议。无论从立法成果,还是制定新法的数量,均为近年来所罕见。其中最重大的立法事件之一便是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,今年两会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,宣示着中国离“民法典时代”更近一步。
而今年,反不正当竞争法时隔24年首次修订,企业所得税法、红十字会法等法律草案予以修改。
根据大会发言人傅莹在新闻发布会的发言,按计划应在2020年前完成民法典编纂工作。
4、公益诉讼
数量“井喷”,检察机关发力生态环境司法保护
2015年7月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定,授权最高检在北京等13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、食药安全、国有资产保护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开展为期两年的提起公益诉讼试点。到2016年初,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12件,再到2016年底,这一数字达到了495件,提起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呈“井喷”之势。到今年7月试点期满,公益诉讼能否在更大范围内推广、是否能形成固定制度,必定会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。
5、监察体制改革
元年开启,反腐新政加速破题
2016年11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《方案》,明确在北京市、山西省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。2017年,中国监察体制改革元年正式开启,“时间表”已明确,即试点地区要整合行政监察、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、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,先完成检察机关相关部门的转隶,确保今年3月底完成省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,6月底完成市、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。此后,三地陆续推进改革。
6、打击电信网络诈骗
源头治理,护好百姓的钱袋子
2016年8月,山东徐玉玉被电信诈骗致死案发生。不久,又一名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不幸离世。针对愈演愈烈的电信网络诈骗,2106年,各部门连续发力:9月,最高法、最高检、公安部、工信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》;11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》;12月,“两高一部”发布《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》。全方位全链条打击,为更加有力有效打击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7、惩治校园暴力
依法惩戒,也需综合治理
2016年11月,最高检、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。而随着“中关村二小学生遭疑似校园欺凌事件”的发酵,校园欺凌和暴力再度引发社会关注。如何推动促进多部门合力应对校园暴力、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专门化、切实补齐家庭教育短板等问题,或许成为本次两会热议话题。
8、产权保护
顶层设计,开启产权保护新时代
2016年11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出台《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、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》,这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台,且是以最高文件形式出台的产权保护顶层设计。今年1月9日,最高检发布了加强产权司法保护“22条意见”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》,全面保护物权、债权、股权、知识产权等各种类型的财产权,切实维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。中国经济正在立志成为创新经济体,产权问题的重要性比以往更加突出。